5月27日,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啟動了緊急預案,全局上下又一次“拯救大熊貓行動”開始了……
大清早,記者隨同全副“武裝”并由局領導帶隊的救護調查隊進山了。途中,管理局局長、大熊貓保護指揮部總指揮張可榮告訴記者,保護區(qū)內共棲息著100多只大熊貓,箭竹是大熊貓賴以生存的主要食源。目前調查掌握的白馬河、讓水河、碧口保護站轄區(qū)的7410公頃箭竹零星開花是箭竹大面積開花的初期,其后孕育著開花盛期和枯死期,這將關系到在災區(qū)生存的約20只大熊貓將面臨青黃不接的“斷糧”危機!
一連5天,時晴時雨。穿越在海拔2000多米,野草沒膝、山藤纏身的原始森林中,救護調查隊的隊員們按照設定的監(jiān)測路線,分四路拉網似地對隱沒在密林深處的片片箭竹仔細觀察,認真填表記錄,并采用GPS、海拔表準確定位,為下一步制定大熊貓救災計劃提供科學的依據(jù)?柿孙嬌较,餓了就地支鍋煮方便面……
每當夜幕降臨,一頂頂紅藍相間的防雨帳篷就是他們下榻的最好“賓館”。尤其令記者十分感動的是救護調查隊里本應十分活躍的年輕人,他們在休息時沒有相互嬉戲,也沒有歌聲,就連對話時都壓低著嗓音……他們怕驚嚇著嘔心瀝血日夜保護的“國寶”。
“報告,發(fā)現(xiàn)新鮮臥痕、糞便……”5月31日下午,一聲“報告”未完,只見在我們右側樹叢里一只滾圓的大熊貓已爬上了樹,警惕地注視著我們這些不速之客。當記者興奮地舉起裝有長焦距鏡頭的相機連摁兩下快門時,大熊貓即滾落下樹鉆入密林不見了……管理局副局長、大熊貓保護指揮部副總指揮范文安此刻也很興奮:“這只大熊貓糞便中的竹節(jié)表明,至少它目前還未鬧“饑荒”,這真令人可感欣慰!” (徐青 高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