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潘石屹寫了《探求真理不是起哄打群架》一文,對這場爭端進行了反省,“這封回信引起軒然大波,引發(fā)出很大的爭吵,甚至是相互的人身攻擊,而這是我最不希望看到的。如果在這個過程中,我有任何的過錯給大家?guī)頍o謂的爭吵,浪費時間,我在這里向大家道歉。”
為“任大炮”辯護
潘石屹和任志強交好,不僅是因為華遠的銀泰中心緊挨著建外SOHO,而是因為潘石屹了解任志強。
他專門撰文為“人民公敵”任志強辯護,指出任從來說話不留情面,但“他肯定不是一個壞人,最多是在說話時坦率得讓人感覺有點不成熟。其實,在任的品質中有許多值得贊賞的地方,如正直、坦誠、透明、有責任心、追求真理!
針對“為富人蓋房子”的指責,潘石屹說:“現(xiàn)在媒體都在批判他只給富人蓋房子的言論。實事求是地說,這很冤枉。任總這些年蓋的大部分都是3000元以下的拆遷房。蓋好房子,只是他退休前心中一個偉大的理想!
在潘石屹和時寒冰的PK中,任志強也勇敢地引火燒身,插了一腳,部分轉移了時寒冰的注意力和口水,減輕了媒體對潘石屹的壓力。
潘石屹和任志強曾在“富人區(qū)和窮人區(qū)”等局部觀點上是對手,但最終也取得了一致。2006年3月,潘石屹在鳳凰會館與任志強做《鏘鏘三人行》的節(jié)目,任志強一改以前堅持的觀點,認為窮人區(qū)和富人區(qū)是在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未來一定不能分窮人區(qū)和富人區(qū),和潘石屹觀點基本一致。因此,竇文濤事先預計的爭論場面沒有出現(xiàn)。
PK運動領袖
2006年5月16日,潘石屹出席了鳳凰臺的《一虎一席談》,和“集資建房運動”的領袖于凌罡,“不買房運動”的發(fā)起人鄒濤對話。在座的還有水木周平,他在新浪網(wǎng)上經(jīng)常寫博客罵潘石屹。這個節(jié)目的設計就是要吵起來,最好打起來。
房地產同行們都勸阻潘石屹,但潘石屹認為,誤解是沒有很好地溝通所造成的,對話才能促進相互理解,所以,他堅持參加了這個節(jié)目的錄制。
現(xiàn)場的確展開了一場唇槍舌劍,鄒濤把所有對房地產商的仇恨都發(fā)泄到了潘石屹身上。面對凌厲的攻勢,潘石屹更堂皇:“在探求真理的道路上,我們每個人只能獨行,任何盲從只能變成起哄,這不是探求真理的態(tài)度。在通往真理的道路上,最大的障礙是總認為自己的觀點是對的。比這更可怕的是情緒失去控制,失去了理智。”
后來,《一虎一席談》的編導告訴潘石屹,這期節(jié)目創(chuàng)下他們節(jié)目收視率的最高記錄。
對于“集資建房運動”,潘石屹還出席過一次央視的《對話》欄目,現(xiàn)場是全國十多個城市的集資建房運動領袖,只有他一個房地產商,他自嘲變成了弱勢群體。在這場辯論中,他表示了對集資建房模式可行性的擔憂,認為房地產公司制度是經(jīng)過多年發(fā)展才形成的,是優(yōu)勝劣汰的結果,現(xiàn)在搞集資建房是退步了;而且沒有公司保障,建房人的資金安全和質量都難有一個保證,容易發(fā)生諸如“非法集資”的不良后果。
對于“集資建房運動”與“不買房運動”這場PK的出頭鳥,潘石屹自有深刻反。骸班u濤和于凌罡的理解,團結就是把購房人團結起來,向其他人斗爭,并進行一次運動,而這樣運動的實質其實是不團結,團結在這里成了一種手段。至此,我對團結的含義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小范圍內的團結,不是真正意義的團結,它往往會成為紛爭和斗爭,甚至戰(zhàn)爭的根源。”
為貧富差距開藥方
在所有房地產辯論中,潘石屹必須回答的一個問題是貧富差距:如果你不是“黑心”地產商,那么請問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怎么解決?
對此,潘石屹選擇了一劑藥方:低收入者就應該買二手房。他說,“中國的房地產現(xiàn)在的確面臨著一些問題,一是空置率高,二是要購買商品房,家庭收入和房價之間的差距非常大。住房空置率高和百姓買不起房,這對矛盾并存的原因在于二手房沒有市場化!
潘石屹認為,在房地產的市場化過程中,8·31大限以后,土地完全市場化了;采用公開“招拍掛”的方式,一手房交易也市場化了;但住宅存量的最大部分,也就是二手房交易還遲遲沒有市場化。讓二手房交易真正市場化,是解決房地產面臨問題的關鍵所在。
但是,二手房交易的市場化涉及到多項政策。對此,潘石屹把目標指向了“為了打擊炒作”而出臺的二手房交易限制政策,倡導征收物業(yè)稅,讓二手房流通環(huán)節(jié)暢通起來。
在人民的敦促下,潘石屹不能回避“政府責任”了。但他的指向是“地方政府”而非“中央政府”:“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問題,國務院文件已經(jīng)有明確的規(guī)定,是地方政府的目標責任制!
老道難敵招風
在2006年的博鰲論壇上,潘石屹除了懾于宏觀調控敏感期而句斟字酌念了發(fā)言稿之外,他還與一位記者有一番骨子里的對話:時逢博鰲大雨傾盆,有位記者問他“雨下的大不大?”他說“大陸很少看到這樣的大雨,大雨后的海島會很干凈”。這位記者馬上說“你是在用大雨影射‘國六條’。”
這是潘石屹的為人世故與商人本色。
盡管潘石屹很累地左右周旋,技法也算老道,火候也算適度。但人們仍認為他作秀有過,更風險的是樹大招風。2006年,國家大力出手整治地產官商腐敗,北京首創(chuàng)集團總經(jīng)理、首創(chuàng)置業(y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曉光被調查。而由于潘石屹和任志強的公司都參與了出事的摩根中心投標,一時間傳聞兩人都被雙規(guī)了。
潘石屹趕緊撰文《一篇無聊的博客》,向大家公告自己和任志強并沒有出事,還很健康。他說,自己不是黨員,因此根本不存在“雙規(guī)”的可能性。
因為潘石屹太秀,名人出事很難有人出手相援。所以不能出事,因為禁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