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南郭寺管理處工作人員正在從北流泉打水 天水在線攝于大年初二)
北流泉位于秦州區(qū)南郭寺東院,泉鑿修何時,史無記載。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偉大詩人杜甫游南郭寺時,作詩云“山頭南郭寺,水號北流泉……”故名“北流泉”?梢哉f,杜甫來寺之前,該泉已存在。從唐代算起,至今已有1300年的歷史。

根據(jù)1987年修北流泉時挖掘所見,早先北流泉處在一條自然溝中,是一座大方磚砌成的四方形泉池,約有30余平方米。泉池北邊臨溝,池南壁墻高于其它三面。壁墻上有三眼涌泉,泉水噴流而出,下瀉泉池。池北壁上設(shè)有瓦筒形排水管道,池中水蓄到一定量時,即由管道排出池外,流入溝中,這就是早先的北流泉。后來,隨著寺院的擴(kuò)大,這條溝被填平。填溝時,先用石塊從泉池中砌上,涌泉眼留在井泉下部。這就形成了今天的井狀。溝被填平后,擴(kuò)出東邊一大片空地,逐漸建了殿宇,形成了東院。

北流泉數(shù)百年來未見其涸,《天水縣志》記:“東有泉,旱盈潦縮,祈雨極驗(yàn)”。北流泉十分神奇,每當(dāng)天大旱時,泉中水位很旺,周邊村民取水飲用,灌溉農(nóng)田,大量取用,不見其竭。人們謂之“神水”。
如今,泉周修以仿造漢白玉圍欄,重砌泉口,四周殿堂云墻,古木掩映,清幽雅靜。泉水味甘凜冽,酷暑盛夏之時,暢飲一杯,沁人心脾。

(天水在線攝于大年初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