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記者 蔣錚
2月12日,大年初三,山西省大同市。許多市民來到市民廣場,站在好幾條各有十來米長的長紅布前,寫下自己的名字。人們用密密麻麻的簽名,來表達對原市長耿彥波的不舍,甚至一度有不少市民集體下跪,挽留耿彥波。
在此之前的2月8日,除夕前一天,山西省太原市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舉行,任命54歲的耿彥波為太原市代市長。這是一個突然的消息5天前,《大同日報》才刊登了耿彥波作為大同市委書記的考察公示。
大同市召開的歡送會上,多名官員落淚了。大同市新聞中心主任谷盛明稱:“自己心里很難受,因為耿彥波是一名好市長。”
然而,圍繞著耿彥波的,不僅僅是好名聲。
“耿拆拆”、“耿一指”、“耿指倒”、“造城市長”……在耿彥波主政過的山西靈石、榆次、太原、大同,人們送給耿彥波一連串的名號。截至2月19日,一項名為“你覺得耿市長用什么外號最適合”的網(wǎng)絡(luò)調(diào)查中,2300多人參加,把耿彥波稱為“耿菩薩”和“耿瘋子”的,居然都占30%。
如何描述耿彥波?多位熟悉耿彥波作風(fēng)的大同人和太原人的評價是:“這是位性格市長,其他的,現(xiàn)在真不好說!”
親民市長
經(jīng)常五六點起床到處看
“圪泡”,大同罵人的土話,有“小雜種”的意思,也有戲謔的味道,對于調(diào)皮搗蛋的孩子,大人們常常以“圪泡”稱之。剛來大同不久,有一天上班,耿彥波告訴別人,他被一幫環(huán)衛(wèi)大嬸給罵了。
耿彥波家在太原,調(diào)任大同后索性住在辦公室,那天早晨天蒙蒙亮,耿彥波跟平常一樣,穿著雙球鞋就出門了,在大同街上走走看看。街上只有環(huán)衛(wèi)大嬸們在嘩嘩嘩地掃地,他上前搭訕:“這么早就出來啦?”
“是啊是啊。”大嬸們一邊掃地一邊回答。
“挺辛苦的吧?”耿彥波順口問。
“不辛苦沒有辦法!”阿姨一屁股坐在馬路上,一邊擦汗一邊罵:“還不是耿彥波那個‘圪泡’來了,說大同臟、要掃干凈,我們不干不行啊,隨時來人檢查!”
在大同人梁志(化名)的眼里,耿彥波不愛說話、不愛笑、瘦干瘦干的,還老是生病,但干活就像個瘋子,除了睡覺的不足5小時,都是在工作。梁志和耿彥波周邊的人也很熟稔,“他是工農(nóng)兵大學(xué)生出身,不會講花花話兒,就是埋頭干活!
大同的行道樹也讓梁志對耿彥波印象深刻!拔颐磕昊貛状未笸瑤资甓几杏X沒什么變化,尤其是行道樹,總是半死不活的一根桿子杵在那里,很多樹栽下去就死了,園林局也習(xí)以為常,過幾年就再種一輪。這幾年,我發(fā)現(xiàn)這些樹棵棵都活,一開始還不知道怎么回事,有一天看到一群人正在刨我家門口一棵病怏怏的樹,旁邊還備著一棵新樹種,我就很奇怪,以前都不是不管的么?栽樹的人說:‘耿彥波改了政策!現(xiàn)在都是把綠化分包給社會公司,樹款分兩次給,第一次只給三成錢,等樹過一年活了才給尾數(shù),栽不活還得罰款,這棵樹不行了就得趕緊換上,被耿彥波發(fā)現(xiàn)要罰款咧!”據(jù)了解,類似的城市管理改革,耿彥波做了很多。
耿彥波親民的作風(fēng),也為他引來了大量“耿粉”。羊城晚報記者在網(wǎng)上看到大同市民反映“耿市長騎著自行車去調(diào)研”,曾一度表示懷疑:廳級干部都有配車,大同作為西北重鎮(zhèn),市長還要騎自行車,是不是作秀?一位大同市政府的公務(wù)員解釋:“真的騎自行車!因為耿市長常常五六點就起床,到處跑、到處看,司機還沒上班吶!
造城市長
把大同變成一座“大工地”
“我沒有時間等待,所以拆遷不可以等待。”這是耿彥波說過的一句話。而在他的諸多外號中,“造城市長”被叫得最響、也最久。
山西某大報主任劉光(化名)對山西歷屆官員比較熟悉,“和另外一位山西名官呂日周相比,呂性格張揚、言論奪人眼球,耿彥波則是埋頭苦干,這個‘干’,就是城建、造城!
為了造城,耿彥波得到過靈石老百姓送給他的三個花圈、多次省政府上訪;為了云岡石窟工程,他一度被國家文物局“揪上”北京……但山西省委省政府對耿彥波的屢次提拔,凸顯了對他工作的肯定。
在耿彥波來到大同之前,當(dāng)?shù)厝诵稳葑约旱某鞘惺牵骸拔鬯究空舭l(fā),垃圾基本靠風(fēng)刮,游商基本沒人抓,市容基本無人夸”。
梁志向羊城晚報記者說起了一段往事:幾年前有一次坐火車回大同,車快進站的時候,隔壁坐的一對小情侶開始拌嘴,姑娘責(zé)備小伙子:“你不是說你們家是西部大城市嗎?我看到處黑漆漆的,連超過10層的房子都沒幾幢!”不僅小伙子臉上一陣青一陣白,整個車廂的大同人都面子沒處擱。
耿彥波來了,站在這個被老百姓稱為“20年不變”的城市面前。很快,他就把大同變成了一座“巨大的工地”到處是推倒和正在新建的樓房,到處是高聳的塔式起重機和腳手架。
大規(guī)模的城建也讓耿彥波備受爭議。
2009年,耿彥波主持的云岡石窟景區(qū)在建工程,引來國家文物局的調(diào)查。調(diào)查組認(rèn)為,項目中的人工湖、仿古商業(yè)一條街、窟前道路和廣場等項目,均在云岡石窟保護范圍和建設(shè)控制地帶,未依法履行審批程序,屬于違法建設(shè);尤其是人工湖項目,云岡石窟的巖體極為脆弱怕水,87歲高齡的著名文物專家謝辰生直斥人工湖“簡直是胡鬧”。經(jīng)過整改,云岡景區(qū)取消了人工湖。
大同市民流傳,耿彥波在推動城建進程中,不止一次“一邊開工一邊報批”、甚至“先開工后報批”,只不過云岡工程被“抓現(xiàn)形”而已。
目前仍有近萬戶未回遷
更加宏偉、投入百億元的古城改建項目也啟動了。“整個城市像發(fā)生過地震”,不少當(dāng)?shù)厝巳绱诵稳荩蟛鸫蠼ㄉ婕皵?shù)萬老城回遷戶。目前,城墻工程完成了大半,根據(jù)工程計劃,整個明代古城環(huán)城墻工程在2013年7月前建成。
正當(dāng)最后沖刺的前夜,調(diào)令到了。
羊城晚報采訪的多位大同市民表示,這次春節(jié)簽名,一方面表達了大家對這位 “拼命三郎”市長的支持,另一方面,對造城“爛尾”的擔(dān)心,也是市民們挽留市長的一個重要原因。
親歷簽名活動的大同市民吳如清老人告訴羊城晚報記者,根據(jù)他的觀察,從頭至尾參與組織活動的人大概不超過200人,剩余大多數(shù)是聞訊前來聲援、或路經(jīng)圍觀的老百姓。
據(jù)悉,耿彥波主持古城改造時,憑其個人影響力和過往的口碑,吸引了一批開發(fā)商、建筑商。他們出于對耿的認(rèn)同,主動墊資拆遷和開發(fā),而大同也給出了比較優(yōu)厚的招商條件。這些人擔(dān)心,耿離開大同后,可能不能“足金”兌現(xiàn)耿當(dāng)年的承諾。
很多回遷戶也積極簽名。耿彥波當(dāng)年為了推動拆遷,給回遷戶的條件也比較寬松,這些回遷戶一是擔(dān)心回遷條件有變,二是擔(dān)心回遷進程減慢,“現(xiàn)在都是租房子、將就著過日子,誰都不想在外流離失所,哪怕一天都不想多挨!
據(jù)了解,在坊間和網(wǎng)絡(luò)上,也有不少挽留耿彥波的聲音。對于耿的離任,人們一方面表示惋惜,另一方面也希望未來的大同能夠踏踏實實地發(fā)展,將公共利益放在首位,延續(xù)之前的承諾,讓人們增加對未來的信心。
鏈接
耿彥波簡歷
耿彥波,男,漢族,1958年11月出生(54歲),山西省和順縣人,1976年8月參加工作,1981年12月入黨,中央黨校函授本科學(xué)歷、工商管理碩士學(xué)位。
1993.04-1995.03
靈石縣委副書記
1995.03-2000.03
靈石縣委副書記、縣長
2000.03-2003.06
榆次市(后改為晉中市榆次區(qū))委書記
2003.06-2004.02
晉中市委常委、榆次區(qū)委書記
2004.02-2006.06
省政府副秘書長兼省政府機關(guān)事務(wù)管理局局長,黨委書記
2006.06-2008.02
太原市委常委、副市長
2008.02-2008.07
大同市委副書記、代市長
2008.07-2013.02
大同市委副書記、市長
2013.02-
太原市委副書記、副市長、代市長
。〒(jù)太原市人民政府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