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家風、家訓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和傳統(tǒng)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詩禮傳家、勤儉持家、尊老愛幼、明事知禮等都是家風家教的永恒主題。好的家風家教,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長的保證,是我們?nèi)粘I钚袨橐?guī)范的有機部分,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正能量,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良好補充。為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挖掘清水傳統(tǒng)文化和良好家風,倡導主流價值,引領(lǐng)文明風尚。清水縣委宣傳部、縣文明辦在全縣范圍內(nèi)組織開展了好家風、好家訓征集活動?h屬新聞媒體將征集到的好家風、好家訓整理后,進行深入挖掘采訪,并在網(wǎng)站等媒體宣傳,努力在全縣營造學習、崇尚好家風、好家訓的良好氛圍。
【家風家訓】
馬國倉:銘記黨恩 律己治家

6月2日,尋找家風家訓走進黃門鄉(xiāng)馬什村,在鄉(xiāng)干部的帶領(lǐng)下,我們見到了耋耄之年,精神矍鑠的老人馬國倉。他面色紅潤,國字臉,身材矮胖,一雙細長的眼睛,看上去很有神。
交談中,我們得知馬國倉老人今年82歲,是一名有著61年黨齡的老黨員。當?shù)弥覀儾稍L關(guān)于家風家訓的話題時,老人打開了話匣子:妻不賢,子不孝,家不和,無可治;積善成德,明德惟馨;做人要懂得感恩,不能忘本;人要勤奮,要上進,懶字后面跟的就是貧窮……
“我一生養(yǎng)育七個子女,妻子離世時,小女兒只有59天,面對當時的困境,有人勸我將小女兒送養(yǎng),我不斷的告誡要爭氣要堅持,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就這樣半個男人,半個女人,出門一把鎖,進門一把鑰匙,把七個子女撫養(yǎng)成人,現(xiàn)在他們過的都很好,對我也很孝順。去年,小女兒還專程把我接到北京,并勸我留在北京,我說要看著家鄉(xiāng)變得更美好,就堅持回來了。”馬國倉老人說。
老人說:“好的家庭形成不容易,做長輩的要想得清,老輩是一面旗幟,是后輩人生活和努力的方向”。對此,我們電話采訪了老人在北京工作的小女兒,她告訴我們:“自己現(xiàn)在一軍隊單位供職,一直以來懷著感恩的心,本分做人,踏實做事,父親都是自己人生路上的榜樣,多年來一直謹記父親的教誨”。

做人要懂得感恩,不能忘本——“現(xiàn)在的在村里,很多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去了,有些在家的人們游手好閑,地也不種了,經(jīng)常在家門口的打撲克,一天無所事事”,馬國倉說。
在別人看來,家住二層小洋樓,生活很寬裕的老馬家,不用種地完全可以了,但在馬國倉家里,這根本行不通,就是因為這樣,在家的二兒媳還在照顧老人的同時,還種著自家的地。在問及還種地的緣由時,老人的二兒媳告訴我們,公公一直說農(nóng)民就要有農(nóng)民的樣子,農(nóng)民丟了土地就等于是失了業(yè),丟了飯碗,丟了飯碗就是給國家拖了后腿,做人要自強,要懂得感恩,不能忘本。她認為公公說得對,就做了……
做事要多從修德的方面考慮——“2013年9月26日習總書記會見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說過,要鼓勵全社會積善成德、明德惟馨,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撐!碑敃r我們很驚訝老人把總書記的話記得這么清楚,就連時間也都能記得非常清楚。
就在采訪結(jié)束離開之際,老人向我們展示了他自己寫的一些詩詞、收集的歷史書籍及平時學習用的《黨建》、《求是》等雜志。馬國倉老人告訴我們,直到現(xiàn)在他還堅持學習、讀報,記筆記,在他的黨員證里我們發(fā)現(xiàn),《黨章》、“三嚴三實”的上面都有一些用紅筆圈點的痕跡。令我們感動的是耋耄之年的老人,把毛主席的詩詞語錄背的相當流暢,把習總書記的講話記得是那么的清楚,把每天堅持讀書看報、寫筆記、學黨章作為一項硬性任務(wù)從不間斷……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懂得感恩,不要忘本;做好自己,搭好旗幟,后輩的生活就有了努力與奮斗的方向,老人正是以這樣的標準嚴格要求著自己、進而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教育著子女,同時也影響著周圍的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