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水在線無人機航拍天水湖)
這里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誕生地,有“羲皇故里”之稱;
這里文化深厚,交通便利,商貿(mào)發(fā)達;
這里氣候溫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美,是中國最佳宜居城市;
一街、兩山、水韻、古樹,勾勒出一幅秀美的畫卷;
這里有馳名隴上的朝拜圣地伏羲廟、玉泉觀、南郭寺;
這里各種名木古樹,遍布全城,藉河風(fēng)情線,令人心曠神怡;
這里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審美完美結(jié)合,自然景觀與文化景觀交相輝映,
這里將成為隴東南最大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客源集散地。
這里就是--天水秦州。

“全球華人尋根祭祖圣地”--伏羲廟
伏羲廟為國家4A級景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天水市區(qū)西關(guān)伏羲路,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間,后經(jīng)九次重修,形成規(guī)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是目前全國保存最完整的明代祭祀伏羲的廟宇,被譽為“華夏第一廟”,吸引了無數(shù)海內(nèi)外游客前來尋根祭祖、旅游觀光。每年農(nóng)歷正月十六,民間在這里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公歷七月,甘肅省人民政府舉辦規(guī)模盛大的公祭活動,一年一度的伏羲文化旅游節(jié),已成為中國最具發(fā)展?jié)摿Φ氖蠊?jié)慶活動之一。公祭儀式已被列為中國首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乘車路線:乘1、18、21、22路車。
開放時間:8:00-18:00
票價:40.00元。

(南郭寺春秋古柏)
“隴上古剎”--南郭寺
南郭寺,國家4A級旅游景點,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南北朝時期,因地處城郭之南而得名,其寺前臨藉水,背負幽林,是市郊最古老的一座梵宮古祠。詩圣杜甫行寓留吟:“山頭南郭寺,水號北流泉。老樹空庭得,清渠一邑傳”。
南郭寺以古建筑、碑碣遺存、楹聯(lián)匾額、雕塑、古樹名木、北流泉、隋塔遺址、杜少陵祠、鄧寶珊將軍紀念館而著稱。主體建筑依左中右三院橫列于山坳臺地之上,一字排開。門前有兩株千余年以上樹干直徑在兩米左右的古國槐,恰似兩位將軍拱衛(wèi)在寺門前,成為本寺風(fēng)景線上最大標志。正中有三間垂花牌坊式山門,門楣上高懸著趙樸初榜書“南郭寺”三字,院內(nèi)左右各有一間小型牌坊門,為東西禪院。殿內(nèi)正面有大肚佛彌勒,左右列四大天王,后有護法韋馱,穿堂而過,副階橫列四檐柱,橫額園枋粗壯碩大,有元代遺風(fēng),其上斗拱密布雕梁畫棟,莊典不俗。中院的“南山古柏”,樹齡約2500年;東院之清泉,千秋不竭,享有“靈湫”之譽;西院隋塔民國時傾倒,塔基地宮尚存。 “二妙軒碑”為南郭寺“四絕”之一。碑體長35.6米,高4.36米。清順治年間,由宋琬主持,集王羲之等晉人書法,鐫刻杜甫秦州詩為碑,字妙詩好,故稱“二妙”!岸钴幈蹦】叹剑匀贿B貫,氣息純正,美輪美奐,為國內(nèi)王羲之書法刻石精品。
乘車路線:乘26、9路車。
開放時間:8:00-18:00,假日期間延長至6:30-19:00。
票價:30.00元。

“隴東南第一名觀”-- 玉泉觀
玉泉觀,國家4A級景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天水市城北,因有元代“玉泉”而得名。始建于唐代,經(jīng)元、明、清三十余次擴建重修,形成擁有九十余座建筑的龐大道教建筑群落,被譽為“隴東南第一名觀”,曲徑幽道縈回、亭臺殿閣迤邐,是觀光問道的理想旅游勝地。
玉泉觀內(nèi)有秦州八景之一的“玉泉仙洞”,相傳為蘆、梁、馬三真人坐化埋葬之地。洞西南有一碑亭,內(nèi)藏元代書法家趙孟草書四帖,上書五言絕句四首,筆法蒼勁圓渾,質(zhì)樸豪放,觀者無不為之而贊嘆。每年舊歷正月初九,是玉泉觀廟會,當?shù)厝朔Q為“朝觀”,時值春早人閑,熱鬧非凡,組成一幅喜氣洋洋的風(fēng)情民圖。
乘車路線:乘24、26、7路車。
開放時間:8:00-18:00
票價:30.00元。

(南宅子楊家樓院)
“秦州古民居”--胡氏民居
胡氏民居是2001年6月25日國務(wù)院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一組布局嚴謹、用料精良,雕梁畫棟,曲徊幽靜的明代庭院建筑群,是西北地區(qū)極具特色的民俗博物館。胡氏民居又名南北宅子,是由南宅子和北宅子組成,這兩座宅院是甘肅省唯一的也是全國罕見的具有典型明代建筑風(fēng)格的古民居院落。
南宅子,位于天水市民主西路,屬胡氏民居古建筑群體的南半部分,始建于明嘉靖年間,為明代山西按察副使胡來縉的居所。是我國西北地區(qū)唯一現(xiàn)存的官府第,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藝術(shù)價值。整體建筑以甬道為界分為東西兩部分,是一組布局嚴謹,保護完整的明代庭院建筑。近年來,天水市民俗博物館以南宅子古建筑群為依托,從民間大量征集明清時期的古家具、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民俗物品和民俗文物3000余件,在厚重的南宅子主體建筑中,展現(xiàn)了古秦州官宦人家的禮儀、婚嫁、祝壽、讀書、拜佛、祭祀、飲食、工作等傳統(tǒng)文化場景,將成為西北地區(qū)極具特色的民俗博物館。
北宅子與南宅子臨街相望,是胡氏民居古建筑的北半部分,為明代太常寺少卿胡忻的私宅。整個宅院由六個大小不等的三合、四合院組成,北宅子最為專家激賞的就是中院庭樓:它面闊五間,樓閣分上下兩層,重檐硬山屋頂。下層六列六柱,檁與柱的勾搭做法遠較南宅子為復(fù)雜,檐柱石與檐柱之間的乳袱呈彎月形,古建中稱之為“月梁”,屬于官式建筑中極為考究的構(gòu)建作法。上層檐柱間鑲嵌有雕花欄桿,每間各有欄板及絳環(huán)板五面,每片以減地浮雕的手法雕出一組團花圖案,有荷花、牡丹、西番蓮等不同樣式。其中還有一面在圓形開光調(diào)出一人物形象。整體雕刻精工而不顯繁縟,原彩繪呈數(shù)百年風(fēng)雨侵蝕,其色澤依稀可見。有人評價這座庭樓比起聞名遐邇的寧波天一閣藏書樓毫不遜色,“而細節(jié)雕飾之華美精細,則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胡氏民居是明清時期天水民居古建的典型代表和標志性建筑,也是我國西部地區(qū)明清古建的重要實例,是非常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具有得天獨厚的人文資源和旅游潛力。
乘車路線:乘1、2、3、4、22路車。
開放時間:8:00-18:00
票價:免費。

(天水在線航拍“漢代飛將拜謁處”——李廣墓)
“漢代飛將拜謁處”--李廣墓
李廣墓為國家2A級旅游景區(q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于天水市秦州區(qū)城南石馬坪,是一座紀念西漢名將李廣的衣冠冢。李廣,生于成紀(今天水秦州),精騎善射,一生經(jīng)歷了漢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先后任八郡太守。在四十余年的戎馬生涯中,與匈奴作戰(zhàn)七十余次,為西漢王朝立下了卓著戰(zhàn)功。作為一代歷史名將,深為國內(nèi)外人士所敬慕,歷代文人墨客流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贊美詩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家鄉(xiāng)人民為了緬懷他,在石馬坪筑起了他的衣冠冢。李廣墓占地20余畝,環(huán)境幽雅,莊嚴肅穆,現(xiàn)存有漢代石馬,清代祭亭,墓碑,蔣中正親筆題的“漢將軍李廣墓”等遺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