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帶飄落小隴山
——寶天高速公路建設見聞

“我筑綠色通道,你閱隴原春色!”寶(雞)天(水)高速公路建設者以這樣廣闊的胸懷,向社會各界發(fā)出誠摯邀請。
6月3日,控制性工程麥積山特長隧道全線貫通。當天,記者驅(qū)車走完了全程,見識了一條真正的“綠色高速”。她宛如一條玉帶飄落小隴山,顛覆了你對甘肅高速公路以往的認識。

曲線寶天:既要高速又要好看
雖然有些路段還沒有最后完工,汽車還未能完全進入“高速”狀態(tài),但仍然可以直觀地感受到這條高速公路強烈的曲線美。在層林盡染的山巒間,由高達65%的橋隧比營造出的這種空中曲線使你恍如進入影視劇中森林探秘節(jié)日。
“從項目設計開始,我們就注重曲線給乘客帶來的美感!笔〗煌◤d寶天項目辦主任李俊升說,寶天高速公路充分吸收和運用國內(nèi)外山區(qū)高速公路勘察設計經(jīng)驗,注重公路建設與當?shù)刈匀画h(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的完美結合。
長達2.6公里的李子坪大橋是寶天高速公路沿線最壯麗的大橋。站在附近山坡上,一個從遠處森林中漸次伸展出的大S形款款向你走來。此處地形山巒重迭,山與山錯落有致,每經(jīng)過一座小山,前面總會別有洞天。“在這種美景中施工,我們都心疼。”現(xiàn)場辦負責人羅健勇解釋在此處修大型高架橋的原因時說,第一方案是取直,往山里邊靠,就得挖山,不要說將來有滑坡等自然災害問題,就眼前的景色都難以保護了。
他說,最后的方案是修高架橋串起各個景致。大橋建好后,羅健勇發(fā)現(xiàn),大橋其實成了壯美景色中的亮點。
保護景觀、自然的設計理念貫穿著整個寶天高速公路建設過程。
環(huán)保寶天:最強有力的恢復
環(huán)保是寶天高速公路的一大亮點,也是一大難點。
李俊升介紹說,該項目位于我省東南部,地處六盤山、隴中黃土高原和秦嶺山地交界處,地跨黃河與長江兩大流域的天水市,路線全長91.114公里,穿越我省最大的天然林保護基地——小隴山林區(qū),該區(qū)域是兼有我國南北方特點的典型天然次生林區(qū),因此在項目建設的整個過程中,盡可能保護原有的地貌植被和恢復因施工不可避免的破壞就成了項目辦環(huán)保工作的重點。
項目辦確定的原則是:“不破壞就是最大的保護”以及“最小程度的破壞,最大限度的保護,最強力度的恢復”。并與各施工單位逐一簽訂了環(huán)境保護目標管理責任書,要求每個施工單位要有專職環(huán)保管理人員。
記者發(fā)現(xiàn),施工單位有租用當?shù)亓謭、管養(yǎng)站作為施工駐地的,也有采用二層活動板房的,面積都不“闊氣”。為了最大限度減少破壞,寶天高速公路對施工便道進行了專項設計,單獨招標,提前實施,這在我省也屬首次嘗試。
施工過程中泥漿排放對河流的污染是項目環(huán)保管理的難點。項目辦借鑒外省的成功經(jīng)驗,采取了設置梯級泥漿沉淀池,增設專門排放泥漿的涵洞,將泥漿引離施工區(qū)后再進行沉淀處理。
麥積山隧道開工前,也有不同方案。最省事的方案是多頭開挖,在頂部打若干個洞,同時施工,但對環(huán)境影響大。最終的方案是獨頭掘進,技術難度大,耗資也大,光通風一項所用電費最高的一個月就達到36萬元。環(huán)保還“逼”出了一項新紀錄:其6330米的獨頭掘進長度成為亞洲第一。
隧道打出了大量的廢渣,但由于這里山體以花崗巖為主,打出來的碎石都讓路基單位當成“寶貝”拉走了,這也是循環(huán)利用。

景觀寶天:美景與你一路同行
行駛在寶天高速公路上,一個個美麗而熟悉的名字撲面而來:仙人崖隧道、凈土寺隧道、街亭溫泉隧道……
而這些名字最原始的面貌卻是非常的“專業(yè)”:花石山1號、花石山2號……
為突出“旅游路”特色,宣傳天水文化和旅游資源,項目辦與天水市政府協(xié)商后,對全線橋梁進行了統(tǒng)一調(diào)整。“外地客人走一遍寶天路,就對天水有了個了解!崩羁∩f。
不僅名字美,這里景色更美。寶天路在沿線設立了多處觀景臺。開車時間長了,把車停在觀景臺上,就可欣賞美景。
不僅讓乘客旅途舒適,還要讓世居這里的動物方便。項目辦在各個路段都預留下了動物通道。記者在李子坪大橋附近采訪時恰遇一群牛從通道通過,在對面山坡上悠閑地曬起“日光浴”。
公路與景區(qū)融為一體,動物與人類共存共生是寶天路建設者的理想,也是為之奮斗的目標。(本報記者 牛彥君 本報通訊員 段蘭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