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成立于1953年的張家川回族自治縣,2013年7月6日將迎來60周年華誕。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是全國回族比例最高的少數民族自治縣。建縣以來,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張家川縣歷屆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勵精圖治,奮發(fā)圖強,推動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yè)不斷取得新的成績。
60年風雨歷程,60年滄桑巨變。為了充分展示張家川回族自治縣60年來的新發(fā)展、新變化,從即日起特推出《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系列報道,熱烈慶祝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系列報道之五十四
張家川縣重視教育培養(yǎng)宗教人士隊伍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始終堅持把宗教人士隊伍作為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的依靠力量。近年來,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堅持教育、培養(yǎng)宗教人士隊伍,依靠宗教人士教育廣大信教群眾,使廣大信教群眾緊密團結在縣委、縣政府的周圍,同心同德、團結奮斗,扎實有效地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長期保持了民族團結、社會穩(wěn)定、繁榮發(fā)展的大好局面。

為了使宗教界人士牢固樹立愛國愛教的信念,增強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和使命感,成為黨和政府聯(lián)系廣大信教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張家川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對宗教人士進行以“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家鄉(xiāng),維護法律尊嚴、維護人民利益、維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tǒng)一”為主要內容的三熱愛、四維護教育活動和“三個離不開”的思想教育,廣泛開展“四個講清”活動,即講清當前全縣跨越式發(fā)展的大好形勢和大好機遇;講清全縣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的大好局面;講清“團結是福、分裂是禍”是永恒不變的真理;講清遵紀守法、大興科教、維護穩(wěn)定是張家川人民的福祉。同時,還加強各項法律法規(guī)政策的宣傳教育和宗教學識的培訓,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加強各項法律法規(guī)政策的宣傳教育和宗教學識的培訓。一是堅持每年一次有計劃、有步驟地舉辦定期宗教人士法制政策培訓班、宗教學識進修班。截止目前,共舉辦各類培訓班23期,參加培訓人員達到2646人次,使全縣在職宗教人士參加培訓率達到了100%;二是組織宗教界人人士積極參加慶祝建國60周年、建黨90周年、花兒會暨清真食品節(jié)會等縣上組織的重大節(jié)慶活動,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增強愛國愛教情懷;三是積極組織宗教界人士參與各類宣傳教育活動,如農村開展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科學發(fā)展觀教育活動、“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兩基”迎國檢活動、和諧寺觀教堂創(chuàng)建活動、開展爭創(chuàng)“五好”清真寺創(chuàng)建、“五好阿訇”等活動,開展形勢教育、法制政策教育等主題教育。在各鄉(xiāng)鎮(zhèn)不定期召開宗教人士會議,有針對性地宣傳學習有關法律法規(guī)政策,充分發(fā)揮宗教界人士促發(fā)展、構和諧、保穩(wěn)定的積極作用;四是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的辦法,組織宗教界人士外出學習考察,先后五次組織宗教人士外出參觀學習,參加人數總計223人,使宗教人士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邀請知名專家學者前來張家川縣專題輔導講座,進行民族政策法規(guī)、宗教問題等培訓;五是多渠道、多途徑培訓高層次的宗教教職人員。積極推薦選拔中青年骨干教職人員赴中央社會主義學院、中國伊斯蘭教經學院、省社會主義學院、蘭州經學院進修學習。多年來,參加進修學習人員達50多人。六是在全縣宗教工作任務重的鄉(xiāng)鎮(zhèn)建立宗教人士定期學習點7處。涉及10個鄉(xiāng)鎮(zhèn),248處宗教場所的宗教人士和管理人員,平均每年每個學習點接受4次學習教育;七是重視宗教人士的政治安排。積極安排宗教人士在各級人大、政協(xié)、宗教團體等組織中擔任職務,總計166人,其中國家級1人,省級15人,市級52人,縣級198人,注重加強對年輕宗教人士的培養(yǎng)力度,在擔任各種政治職務的宗教人士中,40歲以下的占64%;八是在全省率先落實了教職人員生活補助費。2010年,張家川縣在全省率先落實了教職人員生活補助費,近兩年共為全縣宗教人士發(fā)放生活費補貼240.04萬元。通過各種活動發(fā)揮了宗教在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的積極作用,在全縣營造了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的濃厚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