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網(wǎng)11月25日訊 (通訊員 竇苗苗)近日,筆者赴在世界上亨有盛名的麥積山石窟攝影采風,在山下的一家清真餐館就餐,雖為漢族,但筆者長期生活在張家川回族聚居區(qū),對清真餐飲情有獨鐘。
進店后,店老板滿面笑容操一口天水口音,牛(天水方言你的意思)吃什么飯?筆者和朋友用張家川方言答道,要兩碗子牛肉腥湯的燴菜,趕緊給我們上。店老板連忙說,看諞川(方言意為開玩笑)里么,原來是曹(張家川方言我們的意思)張家川人,趕緊坐哈,我給你們泡兩碗子好茶,他邊說邊泡了兩碗子三泡臺端了上來。你們兩個來這里干什么?筆者答道,麥積山因為要申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舉辦了個全國性的攝影大賽,我們兩個已是第二次來這里攝影采風了。店老板說,這兩天剛好有中央電視臺的記者來拍攝,因為麥積山管委會的馬兆讓主任是咱們張家川人嘛,他帶央視記者來這里吃過便飯。咱們張家川人在外面混的都不錯呀,麥積區(qū)公安局肖勇局長也是咱張家川人,他也來這里吃過飯。我的這個飯館在麥積山附近是唯一的一家清真餐館,一般回族人及全國各地的穆斯林游客都來這里吃飯。店老板看到筆者穿新華社簽約攝影師的馬甲問,你是新華社的記者嗎?筆者答道,我是新華社的簽約攝影師,就是專門拍攝照片給新華社供稿的。店老板說,這和記者一樣嘛。
你一年收入多少錢呢?
一年十多萬元吧,夠花銷了,店老板說。
我們是全家參與經(jīng)營,后堂里是兒子和侄娃子炒菜,老婆子洗碗洗菜,我呢跑前堂。而且這里租房便宜,200多平米的房一年才兩萬元租金。
你以前是干什么的呢?
店老板說,我十年前在蘭州買了個三馬子農(nóng)用車給回民公墓送磚瓦,后來在一家清真飯碗打工,學會了做靖遠羊羔肉及炒菜。再后來在蘭州開了一家小飯館,做了兩年后就把飯館轉(zhuǎn)讓了。
為什么要轉(zhuǎn)讓飯館呢?生意不好嗎?
家里老人沒人照看呀,于是我就想著在家鄉(xiāng)附近做生意,發(fā)現(xiàn)麥積山附近竟然沒有一家清真餐館,于是我就在這里扎根做生意了。剛開了一年生意還能行,因為咱做的是大眾菜,價格不貴,顧客也感覺到劃算好吃,這附近的漢族群眾也都來吃飯。實際上賣吃喝好著哩,就是人比較辛苦點兒。我的親戚都在開清真餐館,他們的光陰過的都相當好。店老板給筆者說著。
筆者了解到,店老板叫李胡兒,是張家川回族自治縣胡川鄉(xiāng)蒲家村人,今年40歲。
據(jù)悉,張家川縣委、縣政府緊貼回族人擅長做生意,勤勞吃苦的實際,把發(fā)展清真餐飲業(yè)做為三大富民產(chǎn)業(yè)(清真餐飲業(yè)、皮毛販運加工業(yè)、牛羊規(guī)模養(yǎng)殖業(yè))的頭號支柱產(chǎn)業(yè),如今張家川人在北京、上海、武漢等20多個省會城市,蘇州、青島等200多家中小城市,開清真餐飲經(jīng)營店的有8821家,開賓館的有603家,兩項合計年創(chuàng)收8.4億元。并積極實施“百千萬”工程,即力爭到2015年,在全國100座大中型城市,發(fā)展賓館1000家,清真餐飲經(jīng)營店10000家,帶動10萬人就業(yè)致富。
原文地址:http://gansu.gscn.com.cn/system/2013/11/25/0105184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