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個叫胡戈的青年,從電影《無極》中截取一些畫面,通過重新組合配音,完成了一部極具民間色彩和大眾參與性的網絡短劇《一個饅頭引發(fā)的血案》。
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小小陋室中誕生的短劇竟然迅速發(fā)生"核裂變",短短兩三個月間幾乎傳遍了全中國的每一個角落,其作者胡戈也被媒體命名為"2006網絡第一紅人"。
這個網絡視頻短片的"核裂變"效應,讓人親眼目睹了新興媒體的巨大威力。許多人在為之驚嘆的同時,也陷入了巨大的恐懼:幸虧胡戈傳播的只是"饅頭",倘若他傳播的是"炸彈",那該怎么辦?新興媒體的威力如此巨大,人類若沒有更好的辦法控制這股力量,結局將會如何?
天哪,"饅頭"竟然發(fā)生了"核裂變"
胡戈,31歲,一個在上海工作的普通青年。去年12月,他看完了陳凱歌的新片《無極》,突然來了靈感。回去之后,他買了《無極》的盜版光盤,通過自己掌握的視頻技術,將《無極》改編成一個長20分鐘的短劇《一個饅頭引發(fā)的血案》。這個短劇大部分畫面從《無極》中截取,并借用央視"法制在線"的形式展開,通過重新組合和配音,以搞笑方式完成。制作過程只用了10天左右。
胡戈完全沒想到自己悶頭制作的一道"私房菜",不久后竟成為一個世人皆知的"公共事件"。據胡戈描述:去年12月31日,他做完了《一個饅頭引發(fā)的血案》。想到馬上就要過年了,他決定把這個片子當新年禮物發(fā)給朋友們。隨后,胡戈將這個短劇通過網絡傳給了幾個要好的朋友,并貼在自己的論壇里,"想讓大家高興高興"。之后胡戈就睡覺了。
 |
"饅頭"經過新興媒體傳播發(fā)生了"核裂變" |
 |
"饅頭事件"在發(fā)生之前幾乎沒有任何征兆 |
今年1月1日胡戈上網的時候,發(fā)現自己創(chuàng)作的"饅頭"短劇已經有20多個回帖了,都在夸獎它"好玩、搞笑"。過了兩天,胡戈發(fā)現一些網絡論壇上也有了自己的"饅頭"短劇,可能是朋友們轉貼過去的,"許多跟我完全沒關系的人都在談論我"。又過了兩天,胡戈發(fā)現網絡上到處都是自己創(chuàng)作的"饅頭"短劇,很多網友還找到了他的論壇。胡戈說,自己的論壇本來是一個視頻技術網站,但不知怎么突然變成了"饅頭迷"的網站。
再后來,大眾媒介就開始介入了,一些報紙開始介紹胡戈的"饅頭"短劇,電視臺也把它作為互聯網上的一個現象進行報道,使得這個"饅頭"短劇的社會影響越來越大。然后,著名搜索網站"百度"上還出現了"饅頭吧","饅頭"流傳的速度越來越快。
就這樣,胡戈和他的"饅頭"短劇以驚人的傳播速度傳遍了大江南北。記者年初八到單位上班的第一天,發(fā)現從全國各地回來的同事們幾乎都在談論關于"饅頭"的話題。打開MSN,發(fā)現不少朋友都將MSN換成了與"饅頭"有關的名字,比如,在廣州一家晚報工作的小魯就將自己的MSN名字改成了"一個饅頭引發(fā)的血案比無極好看"。胡戈在短劇里穿插的"滿神牌"啫哩水、"逃命牌"跑步鞋廣告,也成為大家津津樂道的談資。
緊接著,媒體暴出了陳凱歌要告胡戈"侵權"的新聞,支持與反對的聲音在網絡上紛紛揚揚,許多名人都參與其中。2月15日,連國家版權局版權司司長王自強都不得不站出來"就'饅頭血案'發(fā)表看法"。甚至在全國"兩會"上,"饅頭"事件也成了代表們的一個話題,"饅頭"從胡戈上海的陋室一步竄出而變得一發(fā)不可收拾。。
而"饅頭"短劇走紅之后,《帝國時代》漫畫版《無極》、《無極》之Flash《大腕》版、《吉祥三寶》之饅頭版等跟風之作也紛紛出爐。蘇州有創(chuàng)意公司甚至抓住大好商機 ,迅速將"胡戈"注冊為饅頭商標。2月24日下午,在蘇州十全街的一家茶館里,第一籠"胡戈"饅頭正式出鍋。該創(chuàng)意公司還一次性注冊了包括"胡戈"饅頭、"胡戈"花卷、"胡戈"咖啡飲料等在內的30個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