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催生林果產業(yè)化
金秋時節(jié),天水市秦安縣的萬畝果園碩果滿枝,香飄四野。一座座果園前,到處是豐收果農喜悅的笑臉和來自全國各地客商的忙碌身影……
“葉堡鄉(xiāng)萬畝桃園的誕生,是甘肅移動農村信息化和助力新農村建設的結果!敝钢吒呗柫⒃谏巾數母拭C移動鐵塔,葉堡鄉(xiāng)黨委書記楊喜春告訴記者:“有了它,信息靈了,市場活了,銷路廣了,果農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
秦安縣氣候溫潤,適合果樹生長。但多年來,這里的林果產業(yè)種植一直難以上規(guī)模。副縣長李潤林告訴記者,縣上大部分村莊地處偏遠,不少地方山大溝深、交通和信息極為不便,給發(fā)展林果產業(yè)帶來不少困難。每到收獲季節(jié),果農們便開始遭受“一車水果一車愁”的煎熬。2005年以來,秦安移動抓住秦安縣積極發(fā)展林果業(yè)和國家“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契機,將業(yè)務發(fā)展的主要目標投向農村市場,從加快農村網絡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入手,大力加強和改善農村通信能力建設。兩年來,共增加“村通工程”基站19個,占農村基站總數的63%以上,基本解決了秦安農村和所有林果種植地區(qū)的通信問題。同時,針對農村市場需求,先后開展了以“村長工程”、“農村商務IP電話專項營銷”、“移動信息化示范鄉(xiāng)鎮(zhèn)、示范村創(chuàng)建活動”為主要內容的移動業(yè)務營銷活動,為廣大果農和農村客戶提供方便、快捷、實惠的移動業(yè)務和服務。2005年至2006年9月底,秦安農村地區(qū)凈增客戶超過1.2萬戶,農村客戶凈增數占全縣凈增客戶的比例由2005年以前的40%左右,提高到目前的65%以上,遠遠高于城區(qū)客戶增長。截至目前,秦安林果產業(yè)相關的人員中,60%以上的人員用上了移動電話。
信息的靈通帶活了市場,大片大片的新林果種植園在秦安山鄉(xiāng)應運而生。短短兩三年,全縣新增果樹種植面積超過10萬畝,林果產值年均增長超過2000萬元。
采訪中記者看到,在葉堡鄉(xiāng)數百畝油桃大棚前,掛著陜、甘、寧、青車牌號的大小車輛正在緊張裝車外運。村民李富民說:“用大棚罩樹的方式生產大棚油桃,是我們依據市場需求所作出的新嘗試!崩罡幻窠榻B說:“依靠著移動通信的便利,我們實現了訂單生產,F在訂貨商已跨陜西、寧夏、青海、河南、四川和甘肅等省份,每年冬天即可完成訂購,根本不再擔心賣的問題。”
李潤林副縣長告訴記者:“借助便捷的移動通信手段,經過數年的快速發(fā)展,全縣果品已形成了強大的貿易流,很好地突出了產業(yè)化特征!
如今,秦安縣果樹種植面積達到近60萬畝。2005年果品產量達到1.87億公斤,產值2.65億元。從農歷的6月一直到12月,每天往來于秦安縣販運水果的車輛有100多輛,日交易量達到800噸。圍繞果品生產、深加工、銷售而產生的果品協(xié)會也發(fā)展到38個。這些協(xié)會的數千成員全部用移動電話武裝自己,由此構筑的強大信息流,構建了廣闊開放的市場。記者在興豐鄉(xiāng)采訪時,通過信息溝通達成初步購銷意向的上海、鄭州及浙江等地的水果商也正在這里進行實地考察。鄭州水果商王明告訴記者:“秦安水果產量高、市場潛力大,但地處偏遠,我們以前根本不知道這個地方,是便捷的移動電話讓我們了解了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