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積區(qū)農(nóng)民偶然發(fā)現(xiàn)自家“胭脂柏”竟是瀕臨滅絕植物紅豆杉,8年來精心培育刻意保護——
南國相思樹,隴原陌上發(fā)萬株
(廖三代查看紅豆杉長勢。)
一名農(nóng)民、一次偶然的機緣巧合、一次看似失敗的種植培育經(jīng)歷,讓世界上公認的瀕臨滅絕天然珍稀抗癌植物——紅豆杉,奇跡般地在天水市麥積區(qū)落地生根。
偶然發(fā)現(xiàn)“胭脂柏”竟是紅豆杉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币恢币詠,人們總以為生長在南國的相思紅豆距離我們很遙遠,殊不知,在天水市麥積區(qū)黨川鄉(xiāng)龍王溝,竟然奇跡般地生長著大片大片的紅豆杉。這里的村民做夢都想不到,被當?shù)厝朔Q之為“胭脂柏”的植物,竟然是世上罕見的珍稀植物——紅豆杉。更沒有想到的是,在村民廖三代的潛心培育下,紅豆杉竟在龍王溝扎根生長,森森成林!
4月9日,記者采訪時看到,廖三代家的屋舍幾乎被大片大片的紅豆杉樹包圍著。他家的房前屋后,高約150厘米至4米不等的一株株紅豆杉枝繁葉茂,長勢良好。這些參差錯落的紅豆杉成了農(nóng)家門前最美的一道風景。
在紅豆杉林地里,廖三代邊檢查樹木的生長情況,邊對記者說:“說起來不怕你笑話,早在2004年前,我連這種樹到底是什么植物都不知道,更不知道有什么價值了!”
2004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廖三代看中央電視臺7頻道播出的節(jié)目時,無意間發(fā)現(xiàn)電視上正介紹一種叫做紅豆杉的植物,同時得知這種植物特別珍貴,瀕臨滅絕。再一細看,植物的葉片、樹冠特征及每年夏天結出的紅豆籽,他都感到特別熟悉。忽然間,他一想:自家祖墳上的5棵“胭脂柏”不正是電視上所說的紅豆杉嗎?回想起8年前的這一幕,廖三代覺得像做夢一樣。
廖三代說,自打他記事起,就看到祖墳上有這幾株樹,當時,當?shù)厝藳]有人知道它的學名是什么,也不知具體是什么樹,只知道樹上結的籽紅得好像胭脂似的,煞是好看,便把它稱為“胭脂柏”了!因此當初在電視上看到“胭脂柏”竟是如此珍稀的植物后,為了印證自己這一判斷,他當時就打電話和自己的大姐夫進行求證,結果果然不出所料,自家祖墳上生長多年的“胭脂柏”正是罕見的紅豆杉!
采籽試種休眠一年神奇生根
這次偶然而驚奇的發(fā)現(xiàn),讓廖三代突發(fā)奇想:讓紅豆杉在龍王溝大面積生長。
“無論是野生的也好,還是祖上刻意移植的也好,既然‘胭脂柏’就是瀕臨滅絕的紅豆杉,培育種植它的念頭一直沒有停下來!闭f起培育紅豆杉的想法,廖三代稱當時有些“莽打莽撞”。
“我當時把這一想法告訴身邊的人時,招來不少冷嘲熱諷,有人甚至說,連農(nóng)科所都掌握不了的培育技術,你一個文化程度不高的老農(nóng)民做這事,真是異想天開!钡鲇诤闷,他還是試著干起來了。
2004年秋,他采摘了一些紅豆種子,種在自家責任田里。過了一個冬季,其他越冬作物都長出了綠油油的苗子,可這塊責任田里紋絲不動。
“之前由于不知道紅豆杉的種植規(guī)律及生長習性,因此看到?jīng)]有出苗,我當時就想試種肯定失敗了,但好像是一種巧合,更是一種天意,由于我此前還在種植白皮松等植物,因人手有些緊缺,壓根兒就沒顧上這塊地。1年后,前一年種植的紅豆杉,經(jīng)過一年的休眠,竟然出苗了,當時我喜極而泣!毖矍埃糠旨s150厘米高的紅豆杉,已經(jīng)長了近8年了,廖三代撫摸著綠油油的葉片心潮起伏。
從那以后,廖三代的紅豆杉一年比一年多,截至目前,他已擴種紅豆杉林地上百畝,約3萬余株。
絕不出售以樹養(yǎng)樹保護紅豆杉
據(jù)林業(yè)專家介紹,紅豆杉是世界上公認瀕臨滅絕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1999年,我國已將其列為國家一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被譽為“植物大熊貓”。從紅豆杉樹皮和枝葉中提取的紫杉醇,是國際公認的防癌抗癌藥,故被人們形象地稱之為珍貴的“黃金樹”、“搖錢樹”。
這一切,廖三代了如指掌,但他有自己的想法。
廖三代今年45歲。2001年春,廖三代貸款1萬元,與其他兩名合伙人一起種植了50畝杏苗及1畝白皮松、7畝山定子等。但由于缺乏技術,出苗率奇低,第一年以失敗告終。第二年,他在原承包60畝土地的基礎上,又承包了100多畝地育香椿苗。但由于香椿樹生長速度緩慢,一時難以見效益,但地里的投入?yún)s不能中斷,以至于2001年至2003年的3年之間,他虧損17萬元,而這些錢都是借來的。2003年快過年時,廖三代只有200元,除了必要的生活開支外,給孩子連一身新衣服都買不起,生活陷入窘境。無奈,廖三代只好賣掉家里的6頭牛還債。
2003年,瞅準蘋果價好的機會,廖三代除培育了約20畝澳洲青蘋、首紅蘋果苗外,還培育了桃、杏苗,種植了百余畝柴胡。次年,他收入了10多萬元,2005年又收入了2萬多元。2006年,廖三代抓住時機,再次在培育蘋果苗上下了一番工夫,結果,當年他就收入15萬多元,一下子還清了欠債。2008年,在他的推動下,由麥積區(qū)黨川鄉(xiāng)黨川、花廟、劉坪、觀音、冷水河、石咀,及其秦州區(qū)大門鄉(xiāng)白集寨等村共45戶農(nóng)戶組成的“大青山種植專業(yè)合作社”成立,廖三代被大家推舉為理事長。
“我知道紅豆杉很值錢,也深知這10年我一家人日子過得并不寬裕,但我絕不會就此外賣紅豆杉,更不會從中牟取暴利。目前,我個人培育種植國家一級植物白皮松100多畝,另育有蘋果苗若干,同時,還有日本櫻花、七葉樹、油松等綠化苗木上百畝。有了這些經(jīng)濟苗木賺錢做后盾,我想以樹養(yǎng)樹,好好把這些天水的紅豆杉保護好!绷稳f。
如今,由于雇人拔草、施肥等,每年他投入到50畝紅豆杉苗木上的資金達8萬元左右。盡管投入較高,但廖三代說,“如果有朝一日,國家需要這些樹搞科研或其他的話,我會考慮捐給國家,或者和國家一起保護它們,讓這種珍稀植物在天水更好地繁衍生長!”
文/圖 本報記者 王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