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盡自己青蔥歲月帶給孩子一片光亮
——記天水張家川杜渠小學校長麻國峰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木河鄉(xiāng)杜渠小學,坐落在距離縣城六十多里路的兩座大山的山梁峽口間。這個地方常年山風呼嘯,一年似乎只有兩個季節(jié)的更替——夏天和冬天。種種原因使得這里尤為落后,師資匱乏,F(xiàn)年49歲的校長麻國峰和他的妻子,將學校當做第二個家,幾年來如燕子銜泥一般,先是多方呼吁,引來善款修建學校,后又每年找各單位,為孩子們爭取來學習用品和衣物。采訪中麻校長感概地說:“在這里呆久了,跟鄉(xiāng)親們產(chǎn)生了難以割舍的情感,雖然現(xiàn)在學校只有4個孩子,但只要有一個孩子上學,我都不會離開。”
三個老師四個娃
11月3日,記者來到張家川縣木河鄉(xiāng)杜渠小學,這所2010年修建竣工的學校建在一個山梁上。上午11時正是上課時間,可16間白墻青瓦的教室空蕩蕩,整個校園靜悄悄的。麻校長說:“現(xiàn)在只有三年級的兩個孩子上課,四年級兩個學生被馬老師帶到學區(qū)去考試了。”說話間,麻校長的妻子迎了出來,她是這個學校的臨時代課老師,教孩子們語文、音樂和美術。
說到妻子當老師的經(jīng)歷,麻校長笑著說:“有一年妻子來看我,孩子們以為這是新分來的女老師,頓時雀躍的歡呼起來,前呼后擁的擠到妻子跟前又是幫忙拎包又是前面帶路,而妻子一見這些孩子也是喜歡得不行。為了不打擊孩子們的熱情,我就讓妻子給孩子們上一堂課。妻子高中畢業(yè),有些文化,她拿起課本大大方方地走進教室,那堂課學生們聽的聚精會神,妻子也是講的繪聲繪色。看到這一幕,我突然靈機一動,其實讓妻子來學校給孩子代課是可以完全勝任的,不僅可以解決師資問題,還可以照顧我和孩子們的生活,豈不完美。在學區(qū)領導的首肯下,妻子來這成了一名臨時聘用教師。
為了改善校舍條件,解決孩子們上學難的問題,麻校長做了不少努力,他放棄節(jié)假日休息時間,先是寫信給媒體請求援助,一趟趟跑教育局軟磨硬泡,自己掏錢跑市上甚至省上找相關部門領導,終于在2008年8月得到了中國紅十字會和日本赤十字社53萬元的校舍重建資金。經(jīng)過兩年的修建,新學校于2010年3月竣工,接著就是孩子們學習用具及教育器材的短缺的問題,麻校長跑到縣城的信用聯(lián)社,費盡口舌說服了負責人,給學校爭取來物資捐助公益活動,而且信用聯(lián)社還答應每年六一兒童節(jié)都會對學校進行捐助慰問。2010年5月24日,澳門世紀體育會、獅子會來到學校給學生們捐贈了學習用品及衣物,”陽光童年,造福槡梓“公益活動也定期對學生進行捐助慰問。
生源尷尬愁煞人
麻國峰18歲參加工作,他回憶說,剛來時杜渠小學雖條件艱苦,但學生挺多,一到五年級有30幾個孩子,因為家長不重視,加上沒老師愛來,教學質(zhì)量一直跟不上,綴學的不少。他來后與孩子們做朋友,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如今他帶過的學生好幾個考上了大學,分配回縣城做了公務員,在周圍鄉(xiāng)上引起不小震動,漸漸許多家長都看到讓孩子讀書的好處,到2010年杜渠小學新校建成時,孩子最多時有56人。去年,董家小學將新校址選在杜渠小學附近,建成后分流了幾個一年級適齡兒童過去,還有幾個就近去了桃園小學,所以今年杜渠小學一年級沒招上學生,再加上今年7月,五年級十幾個學生畢業(yè),造成如今青黃不接的局面。杜渠村原有700多口人,隨著人口流動,有300多人拖家?guī)Э谌チ诵陆,也是造成生源緊張的原因。還有就是隨著村民外出打工開了眼界,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麻校長曾經(jīng)的一個學生這幾年開飯館掙了錢,他來學校給孩子轉(zhuǎn)學時說:”我在縣城租了房子,讓娃過去上學,媳婦去給娃做飯,以后再送天水市讓娃接受好的教育,錢掙下了就是給孩子花的!按迳蟿e人看到紛紛效仿,三四年級又轉(zhuǎn)走好幾個學生,所以現(xiàn)在只剩下4個孩子。
這所漂亮的學校里,曾經(jīng)滿校園的孩子,踢球的、跳繩的、甚至打架的,歡笑聲、啼哭聲吵個不停,按麻校長的話說,經(jīng)常被鬧得頭都大了,但那時他是幸福的,滿足的,站在校園里,感覺自已像個威武的將軍。可如今,只有兩個孩子在教室里靜靜地看書,四周除了風聲還是風聲,他倍感蒼涼,人一下老了許多。